嗨,我是安吉,正在寫一本關於關於對抗冒牌者、文化衝擊、數位遊牧和成為母親的回憶錄.
你正在閱讀的是我的遊牧手札連載.這系列故事從我離職科技業去追夢開始,到我遇見人生伴侶保羅後,開始經營自媒體與數位遊牧的冒險旅途.你將一瞥我們在西班牙小島封城的驚險故事、我在美國公路之旅時對於網路創作的覺醒,以及在墨西哥海邊小鎮的奇幻探險 🌊
這不是一般的旅遊扎記,因為我會毫不保留地揭露創作與創業的真實恐懼、在婚姻中追尋自由的過程,以及有了孩子後,我們怎麼帶孩子繼續探索世界。🥹♥️
如果你對這些故事有興趣,那請繼續看下去吧!
我想要改變在科技業工作的無力感、想要去探索世界,卻沒有勇氣進行改變.我將人生寄託在浪漫關係上.期待下一個在約會軟體上認識的對象,能將我拯救出這個不屬於自己的人生.然而這樣將自己的生命主導權交給感情決定的結果,讓我不斷陷入一段又一段充滿依附節的感情裡.我將成為成功大人的渴望,投射在約會對象上,錯把嫉妒和控制當做被愛的證明.
我渴望得到愛、渴望成為母親、渴望有自己的孩子,但卻一直深陷不健康的關係裡,甚至因為為了迎合約會對象,假裝自己對生孩子一點興趣也沒有.當我越將約會對象神化成能改變我生命的人,我就越讓自己陷入情緒勒索的困境,讓我更加覺得自己是個殘缺、不值得被愛的人的信念.
終於,一段重要親密關係的結束,讓我從這樣的寄託中醒來.我感到自己像去死去一般、抽離地和他人互動者,但卻和自己的內心有著前所未有的強烈連結.我開始冥想並閱遍各式自我增進的書籍,近乎絕望地想要找到離開這個不屬於自己人生的方式.冥想的練習,將我從不斷後悔過去人生抉擇的敘述中抽離,開始領悟當下行動的力量.我不懈地搜索,將我帶到了改變我人生的兩本書.
第一本是史丹佛大學教授所寫的《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書中也倡導一個顛覆我想像的「人生設計」概念.我們以為「夢想人生」只會有一種版本,但其實人生可以有很多種版本,而每一個版本都可以是很棒的人生.重要的不是「找到」非成功即失敗的唯一夢想人生,而是不斷進行小實驗、去採取行動來想像並驗證自己想要過的下一階段人生是什麼.
另一本則是提姆西費里斯 (Tim Ferriss) 的《每週工作四小時》.費里斯提倡一種「新富族 (The New Rich)」,這類人擁有的並非傳統定義上的億萬富翁,但擁有「時間」和「移動性」的富足,能隨心所欲的創造非以工作賺錢為主的「迷你退休」階段.透過書中的「定義恐懼」練習更是把我當頭棒喝.我理解到不採取行動也有負面的後果,我將一生都被「如果我成為教練」這個可能性所纏繞,並在生命的盡頭,帶著遺憾入土.
然而當我看到提姆西費里斯描述歐美人士可以輕易的到其他消費低廉的國家享受人生時,心裡一陣不平和挫折.那我土生土長的亞洲人,要怎麼樣過上這樣自由的生活呢?當然那時自己並不知道,其實台灣是在全球相對富裕的國家,在台灣領的上班族薪水,也可以能讓我馬上辭職到東南亞長居,甚至在歐洲許多國家生活也不是難事.而世界上還有許多能成為數位遊牧的選項,像是遠距工作、經營自媒體販售數位產品,或是像我後來認識的數位遊牧朋友甲思敏一樣,在峇里島海岸椰子小屋和歐洲咖啡廳裡,用筆電教世界各地的學生華語.
終於被困在不想要的人生裡三年後,我捲起袖子,開始排山倒海的轉職實驗.
如果你喜歡這期的分享,歡迎訂閱或分享「人生探索」給你的朋友唷!
敬請期待下一篇:〈遊牧手札 04: 人生設計與轉職實驗〉
我們下期見囉!
安吉